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实题材 > 食医小筑

第1章 食医小筑苏林莺

带着缕缕寒意的晨风抚过古老的白水镇,世代恪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原则的人们渐渐从梦乡中醒来。

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淋上高汤,再撒上一把葱花,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小镇外围的一家名为【食医小筑】的小餐馆准时开门,一个穿着鹅黄色汉服的成熟女子缓缓从中走出,仿佛从电视中走出的大家闺秀一样,优雅、温柔且端庄。

“今日立冬!正是滋补的好时节。”

感受有些冰冷的空气,苏林莺被冻得有些发红的脸颊上慢慢浮现出明媚的微笑。

汉代《孝经纬》中说道:“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立冬,气候上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天地万物也开始了休养生息的一段时间,人也一样,此时进补有事半功倍之效。

挂上“营业中”的牌子后,苏林莺慢悠悠地走进厨房准备食材。

“今天就做【虫草花鸡汤】吧!嗯……还有几位大姨的【当归红枣排骨汤】。”

苏林莺很快就有了决定,虫草花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补充人体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具有益肝肾、止咳化痰等功效,而且性质平和,大部分人可以食用。

【当归红枣排骨汤】有滋阴润燥,养颜护肤的辅助作用,算是美容汤,最是适合作为女人的日常膳食。

她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锦囊,将锦囊的口子对着桌面,只是轻轻一抖,下一秒桌面上就出现了数堆药材,分别是虫草花、红枣、枸杞、核桃以及当归,这些都做【虫草花鸡汤】和【当归红枣排骨汤】的材料。

那个锦囊她也不知道来历,是在一个路边摊淘到的,后来发现里面居然能倒出自己需要的所有药材,而且药效还要比市面上的强上一大截,这让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苏林莺极为开心。

没过多久,苏林莺就将所有的药材都清洗干净,但这还差两种关键的食材——排骨和鸡肉。

土鸡后院就有,唯一缺的就是排骨。

苏林莺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后,就走出门去,穿过还有些暗的街道,她很快就走进了一个灯火通明的菜市场,剁骨头的声音和叫卖声不绝于耳。

这里是白水镇东市菜市场,天还没亮就开门,附近的家庭主妇以及餐馆都是在这里购买一天需要的食材。

“四姨,早上好!”

刚走进菜市场,苏林莺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被寒风冻得有些发红的脸颊上瞬间就挂上了明媚的微笑。

“是小莺啊!出来买食材吗?”

在挺到苏林莺的问好声后,一个身材有些丰满的中年妇女本能转过身来,在看到是苏林莺时,顿时就热情地问道。

“是的!四姨,您最近都有按照我制定的食疗吃吗?”

苏林莺莞尔一笑,转而问道。

“小莺,这真是多亏了你给我制定的食疗方,现在什么高血压、高血脂的都消失了,身体倍儿棒。”

闻言,四姨有些圆润的脸颊瞬间挂满了感激。

说完还举了举手上的一大袋菜,像是在展示自己的身体状况。

“四姨,您继续按我制定的食疗方来吃,不能再吃那些高脂肪的食物了。”

苏林莺会心一笑,不忘叮嘱四姨。

“我晓得,这食疗方比那些什么中药西药的味道好多了。”

四姨的脑袋小啄木鸟一样不断地点着,表示自己知道。

这就是食疗方的好处,传统中药和西药疗效果虽快,但药物性偏,苦口难吃,久服碍胃,故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药。而食疗则配制得法,烹调有方,使人们乐于接受,可以长期制食,而且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在简单跟四姨客套几句后,苏林莺就借口说要买食材告别了。

这个菜市场苏林莺经常来,很快就买到了自己要的猪肋排,老板贴心地帮她砍成了小快。

回到【食医小筑】后,她先将排骨清洗干净,然后跟枸杞、红枣、当归一起放进砂锅,加水没过食材,开火慢炖。

在做完【当归红枣排骨汤】后,苏林莺提着菜刀优雅地走向后院。

“咯咯咯!”

苏林莺刚走进后院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鸡叫声,几只肥美的大肥鸡将脖子从笼子的缝隙里伸出,以为苏林莺是像往日那样给它们带来食物。

“养鸡千日,用鸡一时!”

看着这几只肥美的农家土鸡,苏林莺磨刀霍霍地说道。

一个小时后,苏林莺带着几只被处理干净的肥鸡回到厨房,她可不是那些娇滴滴的小女生,有的是办法处理这些肥鸡。

将鸡肉切块和药材平均放进一个个砂锅中,加清水没过食材,小火慢炖,剩下的就是时间与食材的碰撞交融。

处理完这些,苏林莺离开了厨房。

此时,餐馆内已经几乎坐满了人,一边喝茶一边聊着国内外的八卦消息,茶水是自带的。

“苏医生,今天吃什么啊?”

在见到苏林莺从厨房出来后,一位脸色红润的老大爷热情地问道,其他人连忙掐灭八卦之火,直起耳朵听了起来。

这是【食医小筑】的规矩,店内也没有菜单,来这里的客人不能点餐,吃什么由苏林莺根据时节以及顾客情况决定。

“李叔,今天是【虫草花鸡汤】和【当归红枣排骨汤】。”

苏林莺的嘴角微微扬起,漂亮的丹凤眼也不自觉眯了起来。

“哈哈哈!我就说嘛!今天绝对有【虫草花鸡汤】。”

李叔在得到答案的瞬间就哈哈大笑了起来,像是炫耀一般看向同桌的另外三位大爷。

“行了行了!给你!”

那三个大爷有些失望地将一旁的带来的茶叶递给李叔。

这是他们在来的路上订的赌约,就赌今天吃什么,赌资就是带来的茶。

“嘿嘿!”

李叔笑眯眯地将三个盒茶叶抢了过来,只感觉心里美滋滋的,虽然这些都只是普通的茶叶,但赢来的就不一样了。

“呵呵!”

苏林莺温婉一笑,这一幕他已经见过无数次了,但每次都是忍不住莞尔一笑。

老小孩老小孩!没说错,越老越像小孩,这不就跟小孩子赌玻璃球一样吗?

“你好!请问这里是【食医小筑】吗?”

这时,一个脸色苍白,眼圈发黑,双目无神的中年妇女走进了店里,有气无力地问道。

“这里是【食医小筑】,看病请跟我来这边。”

苏林莺走在前面带路,将她带到一旁的小房间。

见有人来看病,店内的客人也噤声了起来,给予她们最好的看病条件。

房间内。

“失眠头重,痰多胸闷,恶食暖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这是神经衰弱中的痰热内忧型症。”

苏林莺将给于雅兰把脉的手慢慢收回,经过仔细的诊断,她已经知道了来者的病症。

“嗯!这已经困扰我半年多了,不知道苏医生有什么办法吗?”

在听到苏林莺准确无误的诊断后,于雅兰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希望,有些激动地我着苏林莺的右手,像是溺水者抓着稻草一样。

半年前,她因为工作和家庭双重原因患上了神经衰弱,自此之后就严重失眠,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无法缓解,只能靠安眠药勉强入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安眠药也逐渐失去效果,最后在一位老同学那里说去【食医小筑】可能会有用,虽然不是很相信,但走投无路的她还是来到了这里。

“于女士,请放心,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疗调养即可。”

苏林莺握紧于雅兰的手泰然自若地说道。

“嗯!”

于雅兰从掌的力度感觉到了苏林莺的自信,喜极而泣地点了点头。

没有经历过神经衰弱的人很难想象它到底有多么折磨人,每次深夜失眠都是一次折磨,黑暗且孤寂的长夜无时无刻都在折磨着她的身心,让她身心俱疲,最终也让她失去了珍视的工作。

安抚好于雅兰后,苏林莺拨通了一个电话,然后就钻进厨房。

厨房内,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香味,耳边回荡着汤水沸腾的噗通声,这是时间与食材的碰撞产生的美味。

这些装着美味佳肴的砂锅很快就被端上饭桌。

“开饭喽!”

李叔一声吆喝后率先打开了砂锅的盖子,更加浓郁的香味瞬间通过他们的鼻子直达心扉,汤水在砂锅残余的热量中不断翻腾着,不断刺激着人们的食欲。

哪怕是因为长久的失眠而食欲不振的于雅兰此时也忍不住咽了几下口水,目光被邻桌的砂锅勾引着。

“于女士,这是您的!”

这时,一阵温柔的呼唤把她拉回了现实。

“这是您的,不过只能吃一碗,您的食疗方还没好。”

见于雅兰回过神来,苏林莺温婉一笑,示意她看向桌面。

“苏老板,你要的烤鸭到了。”

这时,门口传来了一阵有些稚嫩的声音。

“苏医生,您先去忙吧!”

于雅兰连声说道。

苏林莺歉意一笑后就快步向着门口走去。

门外,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有些踌躇地站在那里,在见到苏林莺走过来后,稚气还没完全褪去的脸颊瞬间红了起来,连忙低头不敢再看苏林莺。

“这是新出炉的烤鸭!”

少年将装着烤鸭的袋子交给苏林莺后,一溜烟就跑了。

“真是个小屁孩,我有那么吓人吗?”

苏林莺有些无奈摇了摇头,将刚拿出来的钱包再次塞了回去,有些郁闷地摸了摸自己白嫩的脸颊。

回到厨房,苏林莺将包在锡纸中的烤鸭取出,用锡纸包裹是她要求的,这能最大限度保证烤鸭的热量,做出来的【银耳姜片鸭】效果更佳。

【银耳姜片鸭】红白鲜香,清爽爽口,有养心安神之效,能促进神经衰弱的痊愈,这便是苏林莺给于雅兰的食疗方。

银耳、嫩姜用清水洗净,放入砂锅,加盐、糖、白醋,腌渍1小时。将姜切成薄片。

将烧鸭拆净骨头,批成6厘米长的薄片。鸭齿内加味精、麻油。

以一片烧鸭一片嫩姜的顺序,依次排叠起来装盆,再将银耳排列其周围,将原齿汁浇在上面即成,无需蒸煮。

“搞定!”

看着自己的努力成果,苏林莺叉着腰满意一笑,她很享受这种成就感。

由于有之前那碗【虫草花鸡汤】的开胃,于雅兰竟然几乎将份量不小的【银耳姜片鸭】给吃完了,要不是苏林莺说不能吃饭过饱,恐怕真能吃完。

“苏医生,谢谢你!我很久没有吃这么饱了,中午我能继续来吃吗?。”

于雅兰有些激动,她真的来对地方了,自从半年前开始,她就没什么食欲,更别说吃饱了。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心理暗示的原因,她感觉一直压在头顶的石头消失了,整个身体的精神都轻松了不少。

“于女士,过犹不及,您每天早上过来吃一次即可,调养半月后您就可以回家自己调养了。”

苏林莺摇了摇头拒绝了,她大概算了一下,半个月后于雅兰的神经衰弱就能几乎痊愈,剩下的就要靠她自己在生活中自己调养了。

“这样啊!那我明天再来。”

于雅兰有些失望,不过也没有强行要求,对她而言苏林莺就是医生,她应该谨遵医嘱。

九点过后,店内逐渐冷清了下来,待最后一个老人步履矫健地走出门口后,苏林莺坐在柜台后的椅子上翻起了医书,虽然这本医书她已经翻了无数遍,但在闲暇之余她还是会拿出来温习,不能因为遗忘而酿成大错。

这是她家传了好几代人的医书,上面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以及长辈们留下的注解。

苏林莺阅读的同时还在另一个本子上写着自己的见解,像她的祖辈那样,这些笔记将是她留给后辈的财富。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