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

第8章 本王奉旨找暂住处,发现你家最合适

高承名下去后,朝堂上变得特别的安宁,静得让人感到快窒息。

端王、梁王、高擘,费安远等人没有想到,安排了这么多的罪证都没能致高悠于死地,反而让他们损失了三名重要官员,大大地削弱了他们在朝上的势力。

心里既沮丧,又不甘心,脸色特别难看。

高悠现在倒是一身轻松了,因为最要命的一条罪已经被推翻,就算还有两件搁置的罪名还没有完全洗清。

但至少已经不会再威胁到他的生命。

过了一会,捉拿高泰的侍卫回来了,向皇上禀报道:“陛下,高泰已经自缢身亡。”

“什么!”

在场所有的人全都吃了一惊。

侍卫从身上取出一封信,双手呈上,道:“这是在高泰身上找到的写给皇上的信。”

当值太监把信拿过去转成给皇上,皇上打开看了一下,上面写着因为太子让人打过高泰,所以高泰怀恨在心,才让人指使陷害太子的。

现在东昌事发,他自知必死,为了避免凌迟之苦,所以才选择了自缢。

皇上看完信,脸色铁青,沉默不语。

他知道,高泰的死绝不是这么简单,背后肯定有人在操纵。

而这个人不用想就知道,是太后。

“传旨,高泰指使他人陷害太子,罪不容诛,虽自身已亡,但家眷不可饶恕,全部发配南疆,永远不许回京。”

既然现在还不能动太后,为了大局,皇上最终还是选择假装没看出端倪,不再追查下去。

他看了一眼高悠,眼里满是愧疚。

毕竟明知是太后在背后操纵,却不能为他做主报仇,他感到很对不起高悠。

如果高悠还跟昨天一样不知道情况,那肯定会怪皇上。

但现在他已经了解皇上的苦衷,所以倒也没有怪他,只是想尽快找到办法将皇上的顾虑消除掉,只要皇上没了顾虑,也就能放开手脚对付太后一党。

传旨太监走了之后,皇上准备退朝了。

这时,一名太监从外面匆匆走进来,跪下道:“陛下,国子监的师生,以及大批的京城文人、学士聚集在宫外,要求陛下惩罚太子。”

皇上脸色一变,声音低沉道:“去告诉他们,太子打伤国子监师生,烧毁藏书阁一事,待朕查明后,会给他们一个交代,让他们先回去。”

“是。”

太监下去没一会,慌慌张张地又回来了,道:“陛下,外面那些文人说,如果今天您不惩罚太子,他们就在宫外不走。”

“告诉他们,不走者,杀无赦。”皇上动怒了。

太监去了一会又回来了,苦着脸道:“陛下,他们说了,就算您要杀他们头,他们也绝离开。

还说如果他们的死,可以换来陛下对太子严惩,那们情愿一死。”

“这些迂腐的东西,他们以为朕不敢杀他们吗?”

皇上拍案而起,准备让侍卫去把那些人赶走。

费安远站出来道:“陛下,国子监乃大恒的最高学府,在天下文人心里有着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所以,当他们听到太子迫害国子监师生一事,才会如此地义愤填膺。

况且,现在他们并未出危害朝廷的行为,仅仅只是在皇宫之外表达自己的诉求,皇上要是因此而驱赶他们,甚至是治他们的罪,那定会让天下的文人寒心。

这将对皇上名誉,对朝廷公正,乃至对整个江山社稷稳定,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恳请陛下,顺应文学子之意,严惩太子,以安京城文人学子之心。”

郭清江随即也站出来道:“陛下,现在只是国子监和京城的文人前来请愿。

倘若您对这些人施以了强硬手段,定引起天下文人的愤恨,到时恐会引起一场大的动荡。

还请陛下看在江山社稷的份上,严惩太子,还国子监师生一个公道。”

皇上看着他俩,语气生硬地道:“此事尚未查清,现在就严惩太子,岂非对他不公正。”

费安远随即又道:“但现在也并没有证据表明藏书楼被烧非太子所为,倘若陛下便因此而放任不管,那天下的文人会认为皇上是在偏袒太子,将严重地损害陛下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威信,严重地影响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所以,还请陛下为了江山社稷,严惩太子。”

“请陛下严惩太子,还国子监师生公道。”

端王,梁王,高擘,高隽,高卙,高威,郭清江,张太祥等太后一党,全站出来跪下向皇上恳求。

高悠冷眼旁观。

发现附和的官员,已经占到了在场差不多一半的人,这还是刚刚已经废掉了三个,要不然势力更大

这表示,太后在朝堂上拥有的势力,已经快要跟皇上分庭抗礼。

要是再加上那些在外地为官手上的力量,太后的势力之大,想想都让人害怕。

“那个死老太婆居然拉拢了这么多人,再让她这么下去,估计用不了多久,朝堂上的这些官员都得被她拉过去,到那时恐怕就连父皇也镇不住她。”

高悠意识到,现在形势已经很不乐观,自己必须尽快想到解除皇上顾虑的办法才行。

要不然,那天皇上压制不住太后一党,那他就完了。

皇上的脸上布满寒霜,双手抓住龙椅扶手,捏得骨节都发白了。

他心里清楚,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太后,端王等人在策动。

但他也清楚太后、端王一伙的势力有多么庞大,如果此时与他们翻脸,将会引发朝廷的动荡,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的分裂。

现在外夷方面也对大恒虎视眈眈,如果内部再形成对立,大恒江山必定风雨飘摇,百姓也将生灵涂炭。

一边是自己最重视的儿子,一边是国家的安危和稳定。

皇上的内心,如同两股巨浪在激烈碰撞。

高悠看出皇上心中在纠结,想了一下,主动对皇上道:“父皇,既然此事因儿臣而起,儿臣愿辞去太子之位,给国子监师生和京城文人交代。”

高悠心里清楚,现在他最大的倚仗就是皇上,绝不能让他独自承受巨大的压力。

至于太子之位。

皇上现在正当壮年,身体也结实,再撑十几年没问题。

谁能真正继承皇位,要看最后谁的实力强,拳头硬。

只要有了自己的力量,哪怕最后皇上没传给他,也可以凭实力夺取。

就像李二,靠着玄武门之变,不也登上皇位了吗。

所以,现在当不当太子无所谓。

重要的是赶紧培养出自己的力量。

这个皇位是他的,没人能抢走。

听到高悠竟然主动要辞太子之位,在场的所有大臣全都吃了一惊。

因为从古至今,都没有听说过有太子主动请辞的。

端王等人也都为之一怔,扭头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不知道他是真的在请辞,还是在以退为进。

现在的高悠,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真的让他们捉摸不透。

皇上看着高悠,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高悠是为了大局,也是为了不让他在此时难做决定,才做出这样的牺牲。

但这份牺牲让他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痛楚无法言表。

大殿上的死寂般的无声,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的压抑,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都等待着皇上最后的决断。

皇上看着高悠问:“你想好了?”

高悠没有任何思考,义正言辞道:“想好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终归是因儿臣而起,儿臣有义务来承担这个责任。”

皇上轻轻地点了点头,道:“你能有这样的担当,朕很欣慰。”

高悠微微欠身,道:“谢父皇。”

皇上深吸了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道:“高悠接旨。”

“儿臣接旨。”高悠撩衣襟跪下。

皇上语气平缓道:“现免去你的太子之位,降为永安王。”

“儿臣谢父皇。”高悠坦然接旨。

端王、梁王、高擘、费安远等人,见皇上真的废了高悠的太子之位,一个个全都面露喜色。

尤其是高擘,心花怒放。

因为他是大皇子,既有学问,跟朝中的官员关系也不错。

又有太后、端王等人的支持。

高悠被废,太子之位就非他莫属。

皇上看到了端王、梁王、高擘的表情,知道他们心里在偷着乐,冷哼了一声,对高悠道:“高悠,以前赏赐给你的东西一律保留,朕再赐你五万亩良田,一万亩山林。”

原本正高兴的端王等人,听到皇上赐给高悠这么重的赏赐,顿时气得脸都青了。

梁王忍不住想出声阻拦,魏继业冲他轻轻摇了摇头,让他别再去自讨没趣。

魏继业知道,皇上这么高调地给高悠赏赐。

就在是故意做给他们看。

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他们,高悠虽然不是太子了,但仍然受他的重视。

别以为以后就可以随意欺凌迫害高悠。

“儿臣谢父皇。”

高悠心里很高兴。

因为只要有了这些田地、山林,他就可以创造出财富,只要有了财富,他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势力。

皇上对报事太监道:“去告诉外面那些人,朕已经免去了高悠的太子之位,让他们赶紧离开,不要再聚众闹事,否则按律法严惩。”

“是。”

报事太监去了一会儿,回来回禀道:“陛下,国子监师生和那些文人已经离开。”

皇上轻轻地点了点头,正准备散朝,费安远再次奏道:“陛下,永安王既然已经不是太子,就不能再住在东宫。

按朝廷规定,必须今天就搬出东宫。”

皇上一脸怒色地看了费安远一眼,恨不得立刻让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吏部尚书郭清江也跟着道:“陛下,费相所言甚是,东宫乃储君之所,永安王既然已经不是太子,就应该立即搬出东宫。”

随后,端王,梁王,高擘,高卙,高隽,高威,张太祥等一众人也站出来附议。

皇上知道,端王他们就是想看高悠的笑话。

毕竟高悠一直住在东宫,在宫外并无其他居所,在这么仓促的时间里搬出东宫,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住处。

“你们想看高悠的笑话,朕偏不如你们意。”

皇上想了一下,对高悠道:“高悠,朕把东菱街原魏王府,赐给你做永安王府,你今天就可以搬过去。”

魏王是先皇的哥哥。

意图谋反篡夺皇位被杀,其家眷全部被发配到南疆边塞。

其府宅被充公后,一直封着没人住。

高悠谢道:“多谢父皇。”

见皇上把魏王府给了高悠,端王等人的脸色更难看了。

因为魏王府,是所有王府中面积最大的,把那里给高悠,足见皇上对高悠有多偏爱。

然而这还不算完,皇上紧接着又对陈启勋,道:“你再从禁军中挑选一千二百名精锐士兵,给高悠做侍卫。”

高悠身边的侍卫昨天死了不少。

现在要搬到外面去住,皇上担心他的侍卫不够,所以想多给他配一些。

“陛下,臣反对从禁军中挑选士兵给高悠做侍卫。”

陈启勋刚要接旨,端王便站出来阻止。

“臣也反对。”梁王随后也站了出来。

“儿臣也对。”

“臣等也反对。”

高擘,高隽,高卙,高威,费安远,张太祥等人随即也站出来反对。

只有魏继业没有说话。

这个老狐狸一向很谨慎,什么事都让端王等人出头,自己却谨言慎行。

一般只在关键的时候才说几句。

皇上早就猜到端王他们会阻止,淡然道:“朕只是想多点人保护他,有什么不妥吗?”

端王急切道:“陛下,根据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只有太子才能拥有千人以上的侍卫,亲王的侍卫最多只能是五百人。

高悠现在已经不是太子,不能拥有千人以上的侍卫。”

皇上冷声道:“悠儿虽然已经不是太子,但朕作为父亲,给儿子多派些侍卫有何不可?

别忘了,现在的皇帝是朕。

太祖皇帝能定规矩,朕就能改规矩。”

听到皇上为了高悠,竟然不惜改太祖皇帝的规矩,费安远赶紧奏道:“陛下,擅自更改太祖皇帝的规矩,是对太祖皇帝的不敬。

此举不妥,还望陛下三思。”

郑王高隽随即也说:“父皇,高悠是您的儿子,儿臣等人也是您的儿子,您不能只偏心他一个人啊。

如果他要配千人以上的侍卫,那儿臣等人也要同等配置。”

“是啊父皇,既然都是您的儿子,您就得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靖王高卙也跟着说。

皇上看着端王等一众反对的官员,脸色越发阴沉,所有人都看出他生气了。

“你们想跟高悠一样?”

皇上看着高隽、高卙冷笑了一声,道:“他的母亲是皇后,他出生就是太子,你们谁比得了?”

高卙不服,道:“父皇,他虽然是皇后所生,但他犯了错,已经被废,就不能再享受特权。”

皇上指着他们愤怒道:“他的太子之位怎么失去的,你们心里不清楚吗?”

这声质问,让端王等人心虚了起来,大气都不敢出。

“皇后临终时,朕向她承诺会好好待高悠。

可是朕不仅差点让他被害死,还免去了他的太子之位,食言于皇后。

现在朕只想让他在外面住得安全点,不会再遭到迫害,这不过就是朕的一个小心愿,为什么就不行?”

皇上越说越激动,站了起来,气场全开,负手俯视着端王等人。

端王,高卙等人吓得心惊胆战,头都不敢抬。

“好,既然你们说不符合规矩,那朕就恢复高悠的太子之位,这样他就可以继续享受太子特权了。”

皇上也不再跟他们废话,直接甩出一个王炸。

“陛下万万不可!”

听到皇上要恢复高悠的太子之位,端王急了,忙道:“陛下乃九五之尊,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又收回,如同儿戏,有损陛下皇威,陛下切不可冲动啊。”

高擘也跟着道:“父皇,自古君无戏言,您已经下旨废了高悠的太子之位,切不可再收回。”

他想当太子已经好多年了。

现在好不容易机会就在眼前,岂能再让皇上把太子之位还给高悠。

梁王,高隽,高卙,高威,张太祥,郭清江等人,随后也出声劝阻。

皇上坐回龙椅上,慢条斯理道:“朕也不想出尔反尔,但你们反对朕给高悠多派侍卫,那朕只好恢复他的太子之位了。”

端王等人不说话了。

他们知道,皇上这是故意抛个难题给他们选。

要么,不要阻止他给高悠增派侍卫。

要么,就恢复高悠的太子之位。

但这两个选项,他们都不愿意。

端王侧目看向魏继业,现在这种局面该他出面了。

魏继业想了一下,对皇上道:“既然陛下对皇后有过承诺,那多给永安王增派些侍卫,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老狐狸明白。

如果不顺从皇上的意思,他要真的恢复了高悠的太子之位,对他们来说是件很麻烦的事。

反倒是高悠现在已经被废。

即便身边多一些侍卫,也影响不了他们的计划。

皇上看了他一眼,道:“这么说你赞同朕给他多派侍卫了?”

“臣赞同。”

皇上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看了一下端王等人,问:“你们还要反对吗?”

“臣等也赞同。”

端王等人虽然心里很不情愿,但也害怕皇上真的恢复高悠的太子身份,只得同意。

“既然你们都没意见,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皇上看了一下陈启勋,道:“这件事你尽快办好。”

“遵旨。”陈启勋应道。

皇上看着户部尚书卢齐江,道:“高悠以后的俸禄,依旧按照太子的规格发放。”

“遵旨。”

端王等人心里虽不爽。

但经过刚才的事之后,他们也知道阻止不了。

所以,也就没有再说话。

但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

“父皇,儿臣在东宫住了这么多年,用的东西和使唤的人都已经使用习惯了,儿臣想把他们全都带走,可以吗?”高悠看着皇上,满眼期待。

身边用熟了的人,比到外面重新招的人,要用着放心。

“行,你想带什么就带吧。”皇上很爽快地答应了。

“儿臣谢父皇。”

皇上问了一下其他大臣,没有事情再奏,随即宣布退朝。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